1)第二十四章 暗卫_笑傲江湖之碧海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袁绍就做不到这些了。

  优柔寡断,是袁绍最大的毛病。

  在手下智谋之士明争暗斗时,袁绍做不到明察秋毫!

  任何一个君主,想只靠自己的智慧就做到明察秋毫,几乎不可能。

  曹操的明察秋毫,更多得还是他自己的乾坤独断而已,况且曹操多疑的性格,必定会出现暗地里的情报人员,不仅把敌对势力摸清楚,也把自己内部大人物的底细摸清楚。

  这个领军人物,是郭嘉或者贾诩。这种“暗卫”的存在,才是悬在手下文武大臣头顶的利剑,时时提醒他们!

  袁绍,需要的也是这种“暗卫”,这也是莫连山来到邺城的原因。

  许多事还没发生,但知道大致剧情发展的莫连山,已经能预料到邺城这边的风云。

  有些是崔琰也还不知道的事,毕竟崔琰并不是以谋略著称,没有进入袁绍的决策层。

  但莫连山却要提前弄清楚未来发展的原因。

  官渡之战初关于是否迅速决战的争斗,便是很好的提现。

  “袁绍在计划出兵之初,袁绍的监军沮授劝袁绍不要急于决战。”他劝袁绍进屯黎阳,以黎阳为最前线,据河而守,然后“渐营河南”,不断派遣精骑,骚扰曹操的边境,“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这样不到三年功夫,就可以把曹操拖得筋疲力尽,一击即垮。

  袁绍的谋臣田丰也反对决战。他认为袁绍应该“内修农战”,来奠定和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一方面还要“外结英雄”,以便到时机成熟时开辟进攻曹操的第二战场,来夹攻曹操。

  同时还主张选拔一部分精锐部队作为机动的奇兵,来骚扰曹操防御较弱的地区,使曹操“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这样,“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到两年,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可是袁绍部下另一部分将领以郭图、审配为代表,则主张迅速决战。”他们按照兵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的原则,一味地谄言媚上,称袁绍“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实譬若覆手”。

  又说袁绍“师徒精勇,将士思奋,而不及时早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所以坚决主张进行决战。

  结果,袁绍采纳了郭图、审配的意见。事实证明,沮授、田丰的意见是十分中肯的。

  这件事可以看出郭图、审配与沮授、田丰两派的斗争是何其激烈。

  更为激烈甚至卑鄙的是,郭图等人因此事向袁绍诬陷沮授,使袁绍夺去其三分之二的军权。

  不仅在大战之前就有诸多矛盾和诬陷,在官渡之战后孟岱与审配的争斗也是重点。

  官渡之战后,审配的两个儿子成为了曹操的俘虏。与审配有隙的孟岱,经由蒋奇向袁绍进谗言:“配在位专政,族大兵强,且二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也点头称是。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