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章 追慕有道之遗泽_少姝的山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绕指柔:出自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消长:语出《周易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也引作“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意指君子之道减弱,小人之道便增长,比喻此消彼长。)

  “这四句一出来,少姝的‘戏法’可就妥帖做足了。”

  好一派其乐融融。

  子默轻轻抚弄着手心,犹在回味方才奇观:“怎么回事,少姝姐姐这个新戏法,我好像很早以前在哪里见过?”

  少婵也点头应道:“还真是啊,似曾相识,我也正自琢磨哩。”

  待她说完,少妍少嫆惧是一愣,显见感同身受。

  “兴许,是咱们梦里见过的,亦未可知。”子猷笑起来,“孟子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也许和少姝这戏法曾几相逢一般,五德本自在人心中,要常思自省,以这种情怀来修身养心,陶冶性情,方可见功。”

  (“非由外铄我也”句: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大意是美德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原来如此。”

  兄长剖析鞭辟入里,弟妹们莫不心有戚戚焉。

  “哎,想起来了,子猷哥哥,”少姝笑道,“我听舅舅讲过,儒家将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行称为五德,而作为医师,亦有将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亦视为五德,以仁德滋肝木,义德敛肺金,礼德养心火,智德藏肾水,信德厚脾土,真可谓调理心性、滋养五脏了。”

  “五内舒朗,才不致于动辄七情郁结,缠绵难尽,思虑阻滞。”听到五德养生之论,简直说到了王文娟的心里去,她侃侃道来,话语间不经意看向少婵。

  “道能遍物,物即是道。”少婵眼中透着光,摩挲着手里一直把玩来的玲珑玉石,“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道能遍物”等句:出自道教学说。)

  “这倒不假,自古来,五行说广行儒、墨、道、法、兵、医诸家之间。”子献也是个杂学通,“近来我闻释家亦有五行的说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称五门修行,据传为菩萨之行门。”

  “始于心,终于心。儒者正心,道者关心,释者明心,看来,三家本如然,全为了性玄呐。”子猷不住颔首,“观人此生,真正得到过而迸发光耀者,唯有修悟入心的道德,将精神力气放在任何他处,皆是无功而返的耗费,为人为学,终要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

  众人唯唯称是。

  从庙宇里绕将出来,已近日中,大家又来到前日曲水流觞的泉边,四散坐了,进些糕点裹腹。

  少嫆撩起裙边,嬉笑着寻到泉眼边掬水喝,小羲也了跟过去,姑侄俩喝了一通还不够,少嫆又拿出老大的水壶来,准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