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四章日新月异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天线)。经过几次对抗演习,对手们很快就摸着了门道,于是只要头顶像小蜜蜂一样竖着两根辫子的指挥型坦克在演习场上一出现,立马就会变成吸引对面各种反坦克火力的强力磁铁。由于总是在演习中被判定为负伤或者阵亡,一号坦克成了连部指挥员最讨厌的座驾。

  不过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倒是不难解决,亨舍尔公司很快就拿出了补救方案:给已经交付的每辆一号坦克上紧急加装一根假天线,正在生产的所有基本型也都采用这一设计,这样指挥型和基本型在外观上就基本上看不出来区别了。这一改进效果还是不错的,此后指挥型坦克一露面就被对面集火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

  在生产方和使用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号坦克渐渐走过了自己的磨合期,开始进入稳定量产的阶段,这一点让海伦娜感到非常欣慰。不过在新一代坦克的开发上,海伦娜是一刻也不敢停止前进的脚步的。

  在上个位面中,冷战结束之后,由于世界大战压力的减退加上既有技术路径的潜力接近挖掘完毕,坦克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的迹象。冷战末期出现的那些先进的第三代坦克,如苏联的T-80U、美国的M1A1、德国的豹2A4、法国的勒克莱尔等,即使放到30年之后,只要把信息化水平升级一下,依然可以在绝大部分国家的陆军中作为一线主力装备使用。

  但现在是20世纪30年代,坦克在度过了自己的发轫期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年代!如果把本位面刚刚服役的一号坦克,在*********,一号坦克是先进;但五年之后的1939年,一号坦克是勉强够用了;十年之后的1944年,一号坦克场上的配角了;至于十五年后的1949年,一号坦克某个军事博物馆的展品了。

  三四十年代坦克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给海伦娜制定德国的坦克发展路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她一方面需要保证德国在坦克技术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军队始终有性能稳定成熟的产品可用。前者需要她在新一代坦克上大胆采用新技术,后者则要求她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所占的比例。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