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二章 大明第一家工厂_大明工业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精挑细选过的厂房地点,顺着树林里的一条小路,走到了永定河岸边。

  刚刚走到这里,就看见湍急的河水,‘哗啦啦’的向下游流淌过去。

  在那些木匠眼里就是水流的快了一些,对于马由桂来说这可是一块宝地,拥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马由桂拿出了自己早就规划好的一张厂房图纸,交给了黄宗羲,看着周围密集的树林说道:“在这里的河岸边要开出大概十来亩地的空地,用来建造储存纱锭的仓库。”

  “厂房就按照图纸上打造,在河岸边的水面上,打造完成了以后尽快把水力纺纱机安装好。”

  纺纱厂的建立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单单是修建厂房就有很多的实际问题。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地面硬化,但凡是工厂地面都需要进行地面硬化。

  不过以目前的条件来看,这点是做不到了,水泥厂还没有建立无法对地面进行硬化。

  好在马由桂建立的是水力纺纱厂,动力来源主要是水力,而不是蒸汽工厂的蒸汽机。

  如果是蒸汽工厂的话,地面硬化就是建立蒸汽工厂的前置条件,还是必须要完成的前置条件。

  关于工厂的建造,马由桂基本上都在图纸上标明的很清楚,由黄宗羲监督着按部就班的修建完成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纺妇的问题了,这种能够同时纺出一百纱锭的水力纺纱机,可是重要的机密。

  纺妇的挑选就要用信得过的人,这一点也很好解决,马由桂已经做好铺垫了。

  直接从马家军的家眷里挑选,这样马家军和马家之间的牵连就更深了。

  厂房解决了,纺纱机也解决了,纺妇问题也解决了。

  还剩下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制度问题。

  水力纺纱厂是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工厂,不是明朝的作坊。

  小农经济时代和工业时代对于作坊工厂的管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农经济时代的作坊,依靠的是人治,只需要一个管事就可以了。

  工业时代的工厂要想把效率提上去,管理相当的重要,所以就需要一整套高效的管理制度。

  这其中的差别,基本上就相当于大明的内阁六部制度和原始社会制度之间的差距。

  马由桂再次拿出了一个桑皮纸小册子,桑皮纸上记载着一整套高效管理制度:“以后这个水力纺纱厂,一共分为五个部门。”

  “生产,搬运,仓库,秤房,管理。”

  马由桂把桑皮纸小册子交给黄宗羲以后,就没有多说了,这些新时代的东西希望黄宗羲能够自己去领悟。

  处理完这些,马由桂便把这里全权交给了黄宗羲,回到铳炮厂监督匠人们打造水力纺纱机。

  一个月以后。

  永定河岸边的河面上建造起一排长长的厂房,水上厂房外面有一个个很大的水轮。

  生长着密密麻麻树林的河岸边,开辟出大概十来亩的平地,马由桂、焦勖、黄宗羲三人还有很多马家人站在这片平地上。

  注视着不远处的水面厂房,里面放置着十台水力纺纱机。

  这个时候,马由桂的堂弟马藩突然从厂房门口跑了过来,满脸喜庆的笑容:“大哥,什么时候放炮仗。”

  马由桂看向了旁边的马老爷子,在大明上梁暖房可是一件大事,一定要挑选黄道吉日,万万不能马虎。

  马老爷子环视了一圈,马家宗祠全族上下都来了,全都是一脸喜庆的望着马家的作坊。

  马老爷子心里十分乐呵,看了一眼太阳的位置,十分硬朗的喊道:“黄道吉时已到。”

  随着马老爷子的一声令下,马由桂的二弟马藩喜庆的跑到了厂房门口,点燃了那一盘长长的红纸炮仗。

  “噼里啪啦——”

  这片空旷的土地上,突然想起了鞭炮声,响彻整片土地。

  马由桂望着四处乱飞的炮仗碎红纸,弥漫开来的烟气,终于是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大明第一家纺纱工厂。

  正式成立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