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章 信_都市从八里河派出所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燥沙哑,可他的破锣嗓子唱起信天游来就是那么地道。

  也许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黄土高原在广袤和雄浑中透出历史的苍凉与厚重,陕北人就用他们高亢粗犷的声音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故事。这是他们的故事,自然要以他们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他们的歌里唱的有爱情,有婚姻,也有劳动生活,歌曲的内容很接地气。所以在我来陕北一段时间之后,信天游的歌声更加直击我的内心,因为这也是我在这里的生活。

  听了陕北的信天游之后,我突然觉得它的魅力并不弱于你所钟爱的古典音乐。

  就像我曾经用口琴吹奏过的《六月-船歌》一样,它是古典音乐,但它更是柴可夫斯基用音符记录下的俄罗斯的风情与故事。

  当我吹奏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六月,在这个俄罗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候,小草正在使尽力气从荒野中生长起来,无处不在的野花带来了迷人的芬芳。

  当我们驾着一叶轻舟荡漾在静静的顿河之上,你能听到白桦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我们能看到不时有飞鸟从树林里飞出低低地掠过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

  忧郁深沉的民歌从远处飘来,歌声厚重而忱挚,一如这个民族的性格一般。你可能还会因为歌曲哀而不伤的感情表达而在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却始终找不到情绪的爆发点,而渐渐被眼球所吸收。

  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你慵懒地躺在小船上,伴随着自然的声音渐行渐远……

  尽管两种音乐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精神内核却高度一致,都是音乐对本民族生活的记述,这种感情或喜悦、或悲伤,但都是诚挚的、热烈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

  我和白店村的村支书商量好了,打算将这里的学校重新启动。由我们这几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生来给村里的孩子当老师,传授小学的课程,想必还是能够胜任的。

  来到陕北以后,我深深地震惊于这里的贫困程度,这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我难以想象的。

  我在这里见到了有的人家穷到只有一条裤子,只有出门干活的人才能穿上它。孩子们很多都是光着屁股在村子里追逐打闹。

  村子里面还有不少因为家里太穷打了光棍的男人,我前面提到的那个王老汉,也差点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在我同村民的接触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朴实,但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愚昧。

  所以我打算重启村里的学校,从身边做起,用知识来改变孩子的未来命运,也算是我们没有白白来一趟陕北。

  也不知道你在岭南地区住得可还习惯,那里的天气比较潮湿,跟北京的干燥截然不同。还有岭南地区的蚊虫很厉害,稍有不慎就咬你个大包,你要多备点预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