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23章 兵临城下_三国之谋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思想。

  比如说,城内有三万人,而你有十万人。如果你四面包围敌人,每面城门放二万五千人,那么在单面城门上,其实人数是少于敌人的。

  古代一座城池不大,一般在数平方公里范围,然而从一个城门支援到另外一个城门,总归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当你四面包围敌人,每一面兵力要少于敌人的时候,反倒容易被逐个击破。

  所以古人行军打仗,攻城略地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一面城门作为主攻,集结大量兵力,来给敌人制造正面压力。同时另外两座城门为辅攻,牵制一部分敌人兵力。

  最后再放开一座城门,也就是围三阙一,但并不是真的不管不顾,而是在城外埋伏兵马,等敌人从被放开的城门出逃时,再忽然杀出来。

  这已经属于非常常规的攻城方式,不仅是封建时期,历朝历代,包括我国近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多有围师必阙的打法,如长平之战,麦城之战,再到近代的三峰山之战,鲁西南战役,都是如此。

  虽然这种打法在野战之中并不适用,比如刘邦在白登山就被围的水泄不通,但在围城作战中,却属于常态,汉末曹操、唐初李世民、宋代岳飞、明代戚继光等,都将这条法则奉为圭臬。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想表达此次袁绍进攻浮阳之时,所有的排兵布阵,以及安营扎寨的部署,都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

  哪怕在历史上袁术属于失败者,但在成为天下第一诸侯之前,依旧保存着他的理智。此时亲临城下,集合麾下谋臣与自己的智慧,彰显出了自己的实力。

  事实上即便是官渡之战,他的一切布置都没有任何问题,属于非常标准的军事部署。若不是身边有个高级二五仔许攸带路,光去乌巢一路上沿途的所有哨卡与游骑,再加上前线各部守军,就够曹操喝一壶的。

  不过围三阙一,并不代表就没有破解之法。因为他们可不止城内这三万兵力,刘备已经在快马加鞭赶回来,到时候青州军主力加上洛阳大军,一同攻打袁绍,必然可以解浮阳之围。

  然而荀攸却没有那么乐观,他指着北面与南面,说道:“你再好好看看。”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

  浮阳城属于渤海南段的一座城池,地形地貌主要以平原为主,少量丘陵与河流。

  战国时期,此地属于齐与燕的边境地带,双方时常互相攻伐,导致此地人迹罕至,在后世的黄骅、海兴一带,数百里没有人烟。

  渤海湾一带,离得最近的城池,就已经是浮阳,离海边有一百多里地,中间没有城池,只有一些渔村和乡亭。

  公孙瓒和刘备瓜分渤海之后,前线很多百姓都往更南或者更东的方向迁移,反倒使后世黄骅、海兴一带,慢慢有了一些人气,有了一些村庄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