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硬道理_侯卫东官场笔记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大的差距,没有想到省报记者会为了这一点成绩来进行宣传。我代表新管会全体干部、三万六千人民,衷心感谢王记者、刘记者和杜记者。”

  杨柳适时地拿出新买的相机,对着记者们一阵闪光。

  王辉、刘瑞雪和杜成龙面面相觑,刘瑞雪在心里一阵嘀咕:“敢情新管会还在想着美事。”王辉解释道:“我们这一次到益杨是《岭西日报》安排的系列调查活动之一,益杨只是其中一部分,谈不上宣传。”

  侯卫东很是热情地打断王辉的话,道:“系列调查能到益杨新管会来,我们已经感到很自豪了。请各位朋友先参观展览室,这样就可以对新管会有个直观印象了。”

  在场的新管会所有官员都站起来,侯卫东道:“请省里领导来参观县级新城管理委员会,请多提宝贵意见。”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看着热情洋溢的新管会诸位干部,三位记者就跟着侯卫东等人进了展览室。

  这个正科级新管会的展览室,远远超出了正科级水准。尽管新管会正式的详规还没有出来,侯卫东为了更好地宣传新管会,也为了向企业家们展示新管会的未来,还是按照初设方案,高标准地做了这个展厅。

  侯卫东等人专门找来了沙州最大的广告设计公司,数易设计图,搞出了这个展厅以后,祝焱等领导又提出修改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花了很多心思的展厅,在思路、灯光以及现代技术采纳上,至少达到省级展览厅标准。

  当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大沙盘上灯光逐次亮起,侯卫东手拿着遥控笔,亲自进行讲解。他到新管会时间不长,但是对展厅每个细节了如指掌,介绍起来绘声绘色,极具感染力。

  刘瑞雪原本对这位年轻的新管会一把手带着几分轻视,听完介绍以后,不由得刮目相看。

  王辉明白,新管会态度越热情,他手中笔就越容易被软化,他趁着侯卫东稍为歇息时,抢先插话,并且是直接进入主题,道:“新管会面积约六到七平方公里,建成以后,有多少农民将失去土地?失去土地以后,他们将如何生存?”话已开口,他就不想留余地了,道,“不管是为了发展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都不能让农民来承担改革的代价了。漫长的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农民已经默默承受了发展的代价,新一轮改革,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取得进步,这是不人道的行为。”

  展览厅里格外安静,按通俗说法,掉个针都能听见声音。

  侯卫东通过段英提前知道了省报的行动,他如在大学参加辩论赛一样,做了充分准备,早已胸有成竹,道:“我们国家的行政体制是国务院、省、市、县、乡五级体制,益杨新管会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勉强能算得上乡一级。乡一级政府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无论历史上存在的剪刀差还是现实改革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不能由新管会负责,新管会只做与其权责相符合的事情。

  “说得再具体一点,新管会的成立是经过岭西省同意的,在国务院备了案,征地手续合法,我们作为最基层部门,只对自己所征地的农民负责任,并不对历史负责。征用土地以后,如何保障农民生活,我们在政策范围内制定了五条保障措施,尽最大可能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

  王辉道:“能否看一看这方面的资料?”

  侯卫东吩咐一声,杨柳将新管会与粟家村的座谈记录拿了过来。王辉等人专心看了起来

  (本章未完)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