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七六章 大政变之序章(下)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老夫自有主意。”高拱已经成竹在胸了,冷冷一笑道:“想跟我斗法,他还嫩了点!”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政变正急剧的酝酿之中,沈默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暂离了漩涡中心。新君登基的第二天,他便奉旨前往昌平,视察大行皇帝的陵寝工程。中国自古就有‘宰相修陵’的惯例,这是一种荣誉和责任,本应该高拱来担当的,但首辅大人现在哪敢离开京城,沈默便主动替他担下了这差事。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次辅大人离开京城这个是非窝躲清静呢。别说,他还真有点这样的想法,自从回京以来,数月时间里,他都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眼见着沃野平畴,青葱一片,还真有点逃出樊笼,心旷神怡的轻松。

  中午在昌平县城打尖,略略休整一番,队伍从北门出城,远远就能望见连绵不绝的天寿山,大明朝历代皇陵便坐落在那里。作为掌管军事国防的大学士,沈默自然会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这座山……它属于太行余脉,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这里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

  沈默不禁有些奇怪,自己心中怎么涌出这些话?转念才意识到,隆庆二年,他陪着隆庆皇帝前来祭祖。当时他借机用这番话启迪皇帝,让隆庆意识到,大明的京城就是边关,天子守国门这句话,绝对不是虚言。百闻不如一见,隆庆皇帝从此以后,便对军事十分重视,听说恢复河套能让大明的边防线远离京城,他便全力支持复套……一晃四年过去了,河套已经恢复,京城不再年年戒严,然而当年主持春季山陵大祭的皇帝,那个从善如流、关心国防的朱载垕,却马上就要入住当年亲自选定的陵寝……山川依旧,人事全非。马车行驶隆庆皇帝曾走过的神路上,沈默不禁合目长叹,倍感凄凉……队伍从伟岸高耸,汉白玉雕砌的石牌坊下经过,便是正式进入了皇家陵地。在这里举目而望,便会发现这确实是一块万中无一的上乘吉壤,只见它东、北、西三面群山环绕,南边却开敞无阻,好像一个大庭院。‘院子’尽头,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面的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叫龙山;西面的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叫虎山,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庭院的大门——大红门。

  这是成祖皇帝迁都燕京后,命天下风水大师苦寻数月,最后才相中的万年吉壤。自成祖的长陵之后,仁宗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以及世宗的永陵,七个后代皇帝的陵寝,分列于长陵左右,永眠在先祖的身边。尚未完工的昭陵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