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零八章 琼林天下(上)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功夫则无本体。这便是其‘心无本体,功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宗旨由来。

  最后,实心学所指的践履功夫并不限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亦强调经世致用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经世,其本义是治理世事。它要求人们除了做身心修养之外,还要经邦治国、建功立业。阳明倡导‘致良知’之学,却并不排斥事功,且建立了世所罕见的奇功伟业,他将心姓与事功统一起来。但其后学却逐渐偏向于讲学论道,非但无缘建立像阳明那样的奇功,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学问也关注不够,使得儒学救世观念逐渐丧失,如果不加修正,必然导致亡国之祸。

  实心学提倡个人道德与建功立业同样重要,并将其视为对阳明真谛的回归,把‘知行合一’解释为向内心求索与社会实践是互为表里的统一整体。故而主张为学应于客观的现实活动中‘明体达用’,认为学问皆从躬行得来,而不在于空谈心姓。而且将经济、兵、农等‘经济实学’,提高到事关国计民生的经世要务的高度,要求学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力求把握‘经世之大略’。

  要想建立事功,就必须以心学为心,以经济实学为体。心强而体弱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纸上谈兵,害国害己。心弱而体强则会失去约束,放纵**,最终还是会害国害己。故而两者不能偏废。

  当世最顶尖的智慧,与沈默五百年的见识碰撞融合,十年磨剑,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实心学理论,在灵济宫一鸣惊人后,以更加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世四大主流学说,竟然无一对此新生的学说进行批判,更无诋毁之言。因为这一学说的妙处,就在于博采众家之长,哪家都能从中找到共鸣……虽然被心学压得不见天曰,理学依然是官学,科举考的是朱子之学。所以理学家的态度,就是官方对实心学的态度。在理学家看来,在这个心学魍魉横行,乌烟瘴气的世道,实心学是对理学的回归,故而乐见其发展壮大。

  作为王学盟主的泰州学派看来,实心学与本门相近,又有许多改进,故而十分支持它的发展,并积极从中吸取能量,修正自身的不足。

  而被触动最大的浙中学派,也因为琼林七子是自己人,而捏着鼻子认了。当然,这与他们恬退消极的风格密不可分。

  至于实学,就是经世致用之学,虽然信奉的人没有那么多,但都是高拱、张居正这样的朝中干臣。在他们看来,实心学就是披了心学外衣的实学,是治疗心学虚妄消极之风的良药,故而不仅不反对,反而大力支持。

  所以实心学从诞生起,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当世一大学派,即琼林学派。而且大有吸收融合其它学派的趋势。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