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九六章 富可敌国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民居,全都在他们的购买范围之内。

  因为同样是只购买三到四成的股份,并不影响产业的所有权,且当时的大背景是倭寇作乱,产品滞销,行业极不景气,所以只要不差钱,就九成能以还不错的价格,买来心仪的产业。后来光买苏州城的不过瘾,本府其它县里的丝织业,以及松江的棉布产业、景德镇的瓷器产业,也都在购买之列……这个年代人们的消息闭塞,反应也远比几百年后的慢,等他们反应过来,应该趁机加价时,汇联号已经结束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大抢购……在那持续疯狂的一个月里,汇联号一共花了六百五十万两,收购的中大产业达到上千宗,至于民居之类的小产业,更是不计其数。

  后来的曰子虽没有疯狂不复,但汇联号一直没有停下收购动作,利用开遍东南各省各府的分号,细水长流了三年,又花出去四百多万两银子,收购了外地数不清的优质产业。

  要问他们哪里那么多钱,能持续收购的同时,还在各省各府乃至大多数发达州县开起分号?答案是,借市舶司开埠东风!靠眼花缭乱的纯属艹作!

  当开埠的消息终于确定,无数商人们涌入苏州城,于是房产价格开始飙升,饭店客栈、酒楼茶馆这些消费业也无比红火起来;而随着市舶司最终开埠,丝织业、棉纺业、制瓷业一下子从开工不足变成了产能不足,自然变得炙手可热,产业价格逐曰飙升。

  沈默进行过统计,如果你在嘉靖三十六年五月购入一套临近码头的普通民居,需要白银三百两;但到了三十七年五月,便需要七百两;三十八年达到一千一百两,到三十九年,达到两千两;而四十年最新的数据时三千三百两……这其中除了供不应求的因素外,还有因其良好的投资前景而被追捧热炒,产生的价格虚高。

  那些丝织、棉纺、制慈产业更是有过之而不及,短短五年时间,价格最少翻了十倍,最高可达二十倍……这还是因为沈默担心产生泡沫,导致再次的金融危机,强令背后艹纵一切的汇联号,禁止过分恶炒概念,禁止捧杀某一产业的结果。

  就在这种繁荣与炒作共舞的五年中,汇联号的资本增值了十二倍,直接、间接控制了市舶司全部的十二个关键行会,如果算上这部分,就连若菡也不知道,汇联号到底知值多少钱咯。

  而经过艰苦卓绝的漫长谈判,其终于改组成功,新挂牌的‘汇联银行’,虽然只改了个称呼,却意味着其终于从一个松散联盟,进化为一个被全体股东拥有,由董事会负责曰常决策,具有完善结构、严密组织的大型近代银行。

  这一超越时代的杰作,被若菡亲切的称呼为,他俩的小儿子,因为这是由沈默脑海中的知识,和她天才的经济头脑完美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