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白金虞的香味_推神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酷爱文学的陆雨葶一点也没有被人吃豆腐,占便宜的觉悟,因为听闻了完整的《无题》,整个人兴奋的小脸通红,根本没有骑在一个男人身上的觉悟,也丝毫没有下来的意思。

  由于激动,那柔软的小腰在李凡身上不停地摇摆,真是让某人舒服又尬尴。

  “这位同学,你是怎么想到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补全李商隐的这首诗,真是太贴切了。”激动的陆雨葶,呼吸急促,两只大白兔,摇晃的更厉害了。粉红的尖端也高挺的晃动着,好似风中美丽的红杏。

  这个世界,李商隐的这首诗残了,李凡总不能说,自己在梦中世界,读过全诗,还不被人拉去解刨啊。但是这货虽然惫懒,但是脑袋智商却不是吹的。什么东西过目一遍就记住。

  恰好这首诗,他在梦中世界仔细学过,还记得不少。回达道:“我是觉得这样填补更加符合意境。”

  某校花还没意识到自己胸前春光全露,追问道:“有什么根据吗?”

  “有啊!”李凡道:“南朝乐府西曲歌有一首《作蚕丝》,诗中有句:‘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我觉得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而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句应该不然,因为前句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已经说明了诗人和爱人不得相见的苦楚,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这里的‘春蚕’应该更多的表现精神追求,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应该有差异,联想也应该更为曲折。

  所以我觉得‘春蚕’句,首先是以春蚕吐丝寓意精神上的缠绵,比如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给人的联想,春蚕吐丝做茧,生死化蝶,有时一种坚持和希望,所以我觉得用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非常贴切,所以我因此补写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陆雨葶一听,两眼放光:“同学,你的文学功底真是深厚,让雨葶钦佩。那蜡炬一句又由何而来?”

  李凡脸不红心不跳的道:“其实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这句在王融《自君之出矣》有记载,又如‘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等皆是。从‘相见时难’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感情上的煎熬,但是这种煎熬却让诗人不能放弃,因为他对爱情还保有精神上的希望。所以我觉得蜡炬作比的这一句,不应仅仅的表现情之煎熬,应该更有一种在煎熬中始终不渝的感情。所以我补以‘蜡炬成灰泪始干’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