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五章 办事处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无法做到与奴隶同吃同住。

  不过他也没放弃,只是不再做什么与奴隶同吃同住的美梦,只想在白扎盐场住上七八日,看看贵族、僧侣、巫师、武士、平民与奴隶的生活状态。

  刘承宗觉得,老师这次的想法踏实多了,也不再自讨苦吃。

  送别了杨鼎瑞,刘承宗在囊谦着手考虑盐与钱的问题。

  所有事情像一环套一环,想通过官盐向百姓收间接税,首先需要让百姓有自己的财产富裕起来,要让百姓富裕起来,就需要改土归流。

  毕竟只有自由人才需要交税,官府无法向奴隶征税,奴隶也不需要盐。

  但富裕起来的人所需要的盐,比穷人多得多,他们有更多的肉,需要数十斤上百斤的盐来腌制食物以保证其不腐坏。

  在电冰箱问世之前,盐永远是官府敛财的最好手段。

  而得益于康宁府过去的政治形式,所有山川河流矿冶牲畜甚至这片土地上行走的每个人,都属于刘承宗。

  他给予人们的每一点权利,都是让利。

  驻扎在囊锁谦莫宫的黄胜宵给刘承宗送来了个小玩意,准确的说是银币。

  这枚银币来自藏地,由乌斯藏与尼泊尔贸易中取得,作为乌斯藏市场流通的货币之一。

  乌斯藏本就缺少白银,最大的白银流入来自元朝的卖头援助,白银珍贵,为防止碱性腐蚀就把银加在别的金属里面,就形成独特的工艺。

  而这枚银铜混合币名为坦卡,上面既没国王的名字也没纪年,分不清来自什么邦国,铸造技术低劣,歪歪扭扭不成圆形,银的纯度也非常低。

  在大宗贸易中,人们认可这种来自尼泊尔的坦卡币,也认可银两,不过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多的是以物易物。

  由于自耕农数量不多,奴隶主自给自足,人们对贸易的需求很低,通常就是背着青稞去庙里捐点粮食、借点粮食、换点工具。

  这枚银币提醒了刘承宗,在官府之下,他需要筹备钱庄,并铸造铜币了。

  之所以要铸造铜币而非银币金币,是因为用不到……在通货膨胀到一个士兵月饷四两之前,铸造银币意义不大。

  银两能用银剪剪开、能用戥子称量,银币就差点意思。

  即使是铸造半两银币,对这个时代来说面额都有些太大,于生活中并不方便。

  他的设想是铸造铜钱,发行青海大元帅府的铜币,用铜币规定官银兑换的官价,再以发行铜钱数量来调控市面粮食价格,最终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设立钱庄,一方面为弥补康宁府寺庙的缺失,为百姓提供贷款业务;另一方面也为给驻军、官员发工资提供便利条件,减少两府之间小宗银两运输的次数。

  二府距离遥远,缺少驿站与道路设施,交通不便,来往输送银两物资,需要占用兵力,兵多了麻烦、兵少了未必能保住官银。

  沿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