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0章 时代已经变了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那一套战术理论。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用蔡锷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老套归老套,有用就行。

  蔡锷现在的情况就和山本五十六一样,他很清楚要拿下汉城、仁川的难度很大,而且是非常冒险,但还是必须这么做。

  因为其他的部队都还没有到齐,蔡锷手里唯一就只有驻守在丹东的第23步兵师和驻守朝鲜北部的3万陆军可以调动,其他的部下将官也都没有到,就张自忠一个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在这里陪着。

  别的话都不说了,蔡锷就只能让张自忠亲自上阵,带着第23步兵师增援开城,驻守在平壤的第22步兵师直接上阵,要求在五天之内攻下汉城。

  蔡锷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牌资深陆军上将,从日俄战争、光复战争、一战、中苏战争一路打过来的,就是没有打过当年赫赫有名的中日辛亥战争而已。

  他就是退役二十年,那也是会打仗的人,用一个师打别人一个旅,想要五天之内攻下汉城,那怎么可能?

  皇上谕令无法执行,可事情还是要办。

  蔡锷就以东北国防军总指挥官的名义给中央发电,就说陆军来不及,肯定过不去了,还是让海军上来吧,组织大营救从震旦港和平壤、丹东港口出发,在海军和空军的护送下将住在汉城、仁川的国人先救出来,帮助他们大撤退,陆军能干的就是在汉城打拖延战,不惜一切的死拼,将驻扎在朝鲜的日军都拖延住。

  宋彪当然也知道陆军没有办法这么短的时间内调集主力进攻汉城,他也在想办法,办法和蔡锷的这个想法基本一致,就是用陆军争取时间,用海军、海警总署、空军一起撤离国民。

  中国目前在朝鲜的国民接近百万,南浦占了一半,仁川和汉城加起来约有二十万,其余分散在平壤、惠城、茂山、新义州等地,其实在釜山、浦项一带也有接近万余,这部分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

  ……

  事情再回到三都澳海战。

  三都澳海战失败之后,日本内阁立刻宣称并没有向中国宣战,日本海军第一航空联合舰队只是要到支那近海示威,迫使支那承认朝鲜北方叛变政府的不合法,并无开战计划,反而遭到支那军队的突然袭击。

  米内光政这位首相客观来说不是一位毫无品德的人,但日本整个国家就是这个情况,这个民族就是这种特点。

  它们赚了就是英明伟大和日本种族的优越性,输了就是别人栽赃,它们是不可能犯错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日本帝国天皇绝对不可能有任何错误和失误,天皇之下的海陆军同样如此。

  等中国正式宣战之后,日本内阁又第二次向“支那”宣战。

  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上,日本为什么死不悔改关于“支那”一词呢,因为当初这个诏令是明治天皇确立的,日本内阁如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