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北京大商场_影视世界从何雨柱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屈地说道,叫习惯了忘了这个时候老妈还接受不了这个称呼。

  北京大商场的前身是老城供销社,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的日子非常舒服,群众买东西只能上供销社买,实实在在的买方市场,客户没有啥发言权,在供销社上班牛气的很,客户买个东西还得看售货员的脸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供销社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个体户,供销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老城供销社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连年亏损,以前每个月除了工资还有不菲的奖金,亏损后工资虽然不少,但奖金自然是没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月收入少了那么多,员工自然不愿意,亏损企业太多了地方财政也支撑不下去,各方面一合计咱也顺应潮流改革吧,老城供销社摇身一变就成了北京大商场。

  刘素娥是陈建国同事方建新的老婆,在北京大商场上班,爱人在市委,商场领导也得给刘素娥几分面子,工作时间又比较长,同事有个啥事热心快肠的帮忙,同事间的人缘很好,因此刘素娥虽然不是领导,但是在北京大商场还是很有些威望。

  北京大商场听起来高大上,其实面积真不大,一座三层的小楼,卖东西的地方主要在一楼,面积也不算大,大约200平米左右,二楼以上都是行政办公地方。

  供销社改成商场后,还是过了一段时间舒心日子的,毕竟是国营企业,信誉有保障,进货渠道广,商场内提供的物质相比个体户要丰富的多质量也要好,刚开始员工积极性还是蛮高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不少,头两年确实效益好了,工资高了。可是好景不长,长年累月形成的习惯怎么可能一下子改的过来?身段哪能像私营企业那么低?随着改革力度逐渐加大,私营企业越来越发展壮大,渠道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服务质量又比不上别人,效益也就越来越差,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陈旭满头大汗抱着电视机纸箱走进北京大商场大门,刘素娥正在柜台后和三个同事看着二十寸大屁股电视唠着嗑,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什么,根本没发现有人进来。

  这种情况二十年后的商场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员工早就被开了。

  “刘姨。”陈旭找个地把两个纸箱小心地放好,冲着刘素娥喊一声。

  “陈旭来了,快进来吹吹风凉快凉快,看你满头大汗,累着了吧?”刘素娥掀起隔板把陈旭领进去,电风扇风口是对着里面,外面是扇不到风的。

  大厅的布置非常富有时代的特色,一圈柜台把顾客和商品完美地隔离开来,顾客想自选根本不可能,必须通过售货员才能接触到商品。

  “这是谁家的孩子,真精神,白白净净的长得挺俊呀,刘姐,是不是你女婿?”旁边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