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辩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檀台,战国时赵国行宫。在赵成侯二十年(公元355年)时,赵成侯为显示“言必信,信必果”,遂以魏国进献之荣椽建设了檀台。

  史称“魏献荣椽,以为檀台”。后来赵武灵王亦曾在此发布胡服骑射,并会见天下诸侯。

  檀台位于邯郸以北数十里,临于浸水之畔,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颇有豪迈之象,望之便令人心生壮志。

  此时的檀台之外来了两名男子,一人须发皆白,长髯及胸,幅巾束发,一身洗的发白的长袍上还打有补丁,但丝毫不影响其人淡然之风度。

  而另一人稍稍落后其半个身位,面白无须,大耳垂肩,正是赵国相刘备。

  须发皆白的老人负手而立,仰望那高耸的楼阁,不由得叹了口气,淡淡的道:“刘玄德,你可知这檀台建立的前后发生了什么?”

  “回禀大司马,檀台乃是魏国进献荣椽所建,前承赵国强盛之势,后接邯郸被围,耻盟漳水之事。”

  这老人正是大汉位在前三的重臣,大司马、襄贲侯刘虞,刘伯安。

  正如刘备所说,檀台建立前赵国屡盟诸侯,主导再分晋地,隐隐从魏国手中夺来了三晋之首的位置。

  然而檀台建立的次年,那位雄心勃勃的赵成侯便遭遇大败,魏惠王使名将庞涓围了赵都邯郸,若非桂陵之战中齐将田忌孙膑败了庞涓,赵国恐怕要元气大伤。

  “正是如此,赵成侯以为檀台雄壮,遂生豪迈之心,大废民力修起了这檀台。然而这雄壮的檀台却没能给赵国带来任何帮助,几百年了,它依然耸立在这里,那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又在何方呢?”

  刘备听明白了,刘虞与其说是在指责赵成侯浪费民力,倒不如说是在发泄些什么。

  只是有些不明白,毕竟交浅言深是大忌,这位宗室重臣为何要说这么多。

  刘虞转身看向刘备,虽然苍髯白发,面上已有了老人斑,但他那双眼睛依然明亮有神,他淡淡的说道:“老夫听说你与公孙伯圭相识?”

  “下官少年时与伯圭兄共求学于卢师门下,伯圭兄对下官颇多照料,是以下官对伯圭兄以兄事之。”

  公孙伯圭,即降虏校尉公孙瓒,其统万余兵卒屯于右北平,是幽州最强的一股军事势力。

  “呵,同样求学于卢子干,公孙伯圭倒是与你完全不同。”虽然还是云淡风轻的话语,但刘备能隐隐听出刘虞对公孙瓒的不满。

  “夫子当年有三千弟子,也是各不相同的。”

  刘虞却不接话,反问道:“你可知老夫为何要等刘景升到了后才启程南下?”

  “莫不是为了伯圭兄?”

  “你那兄长真是好一个跋扈之徒!纵兵劫掠,侵袭乌桓,老夫若不坐镇蓟县将事情交代清楚,我看刘景升未必镇的住他!”

  刘虞扬眉睁目,显然对公孙瓒很是不满。以他身为幽州牧加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