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二零六一 是去是留_骠骑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虽然好大喜功,喜欢虚名。但实际上皇帝对于利益和名声,更看中前者。能够不加税赋,便能够获得一笔丰厚的资金,虽然传出去有碍名声,但对于寻常黔首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五个名额,最终以均价五万金的代价,卖了出去。其中以陇西乌家最为出风头,一下子买下了两个名额。不过和乌家齐名的凌家,却没有出价。有人质疑,凌家在闽中的投入过大,短期之内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金钱败家。

  但也有人反驳,说凌家在闽中的收益巨丰,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凌家家主和少主都是女流之辈,跟着皇帝出巡,有碍礼制,所以才规避了这样大出风头的机会。

  但实际上,凌家家主,清夫人的考虑却是这样的,皇帝不知是不是受到了陈胜的影响,动辄便想从大商巨贾的身上拔毛,凌家家底虽然丰厚,但没必要每次都要出风头。一来容易激怒咸阳的那些大富大贵们,二来是,皇帝一年到头都想着如何把手伸进这些商贾的钱袋子里,凌家可不能真的傻乎乎地把钱袋敞开,无条件把辛苦挣来的钱流到皇帝的口袋之中。

  五个名额卖出之后,皇帝巡狩的资金变得充裕无比,本来计划要征收的税赋,也搁置一边。治粟内史隗林对此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可知道朝廷的税赋着实不轻,倘若再加赋税,那百姓的生活必然会困苦不堪。因此当他听到了老丞相对皇帝这种唯利是图,不顾礼乐王法的做法大加鞭挞指则的时候,他罕见地保持了沉默。当咸阳学宫的博士儒生上书皇帝,进谏皇帝取消这荒唐的“伴驾巡游”名额的售出之时,隗林终于忍不住跳出来,在朝廷上发飙。指出因为岭南和北方的战事原因,帝国的税赋已经让黔首不堪重负。有商人来替黔首分担税赋,这是天大的好事,比所谓的礼乐法规实际有用多了。

  对于隗林的反应,皇帝很满意。但是从隗林不寻常的举动里看得出来,隗林和老丞相王绾,已经不是同一条阵线了。朝廷里的官员明白,这是一个信号:老丞相王绾,很快便要面临第二次的下野了。这一次下野,估计再无重返政坛的机会了……

  ……

  朝廷的变化,陈胜并不清楚。在番禺待了几天之后,他不得不返回军营驻地。年底时候,皇帝照惯例会给有功将领升官加爵。以陈胜在过去一年里的政绩,必然会有晋升。倘若朝廷的使者来到军营,却没陈胜的身影,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在李左车的再三催促之下,陈胜不得不提前返回。但他依旧念念不忘老铁匠的锻冶兵器的秘法,迟迟不肯离去,最终他让樊跖留下来学艺。樊跖虽然智商看似不高,但是当铁匠的话,却是一流的好手。以前老铁匠要锻冶一把好剑,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