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 遥望中国之北_抗战之不灭军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在病床上,就是他这个当长官的失职。

  当然了,这样做,自然是大幅度提高成本,刘浪那个一直给他当后勤司令源源不断送大洋的便宜老爹当听说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都被这个败家子花大价钱请了女护士,差点儿没把自己平时宝贝得不得行的胖儿子祖宗十八代骂遍,而最终的结果是自个儿跑到祖坟上去上香,请十七代祖宗宽恕一个口无遮拦的不肖子孙。

  至于他自己,自个儿骂自个儿还不成嘛!

  已经和孤山山顶融为一体的士兵残骸,都被放入那个由将军带领着下属挖出的墓穴里,两名将官和一名上校的军服,覆盖在三个装满血肉的木箱里,那是陆军中将执意要给自己这些已经和祖国山川融为一体的麾下最后的温暖。

  “中国北方的初春,风依然凉,但将军,依旧选择脱下他的将军制服,仅着白衣,给予他的士兵,最后的温暖!

  在这几天的采访中,我已经因为这些勇敢的人们流了太多的泪,我不想哭,我不想懦弱,我想像他们一样坚强,可以从容面对日寇,哪怕是不怎么从容的面对死亡。

  可是,依旧哭了。

  我想,那或许是将军,代替那些年轻士兵的父亲,轻轻给他们的拥抱吧!希望他们走的时候,像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有一个无比温暖的怀抱。

  我曾经有机会采访过这里的几名士兵,我问他们,如果有机会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话,他们最想说什么,其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黯然的对我说,请代为转告父母妻儿,银洋会有长官派人送到,生活不用担心。

  我知道,他们肯定是爱自己的家人的,只是,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是的,他们用命去拼,就是希望家乡不被日寇侵略,父母妻儿能有安稳的生活,如此而已。

  只有一名年轻的士兵,沉默许久,递给我一副画,一张发黄的草纸,用铅笔画着画工一般的图画,我能依稀看见,那是一名卧榻的妇人,床前跪着一名只有背影的军人。

  画面的右侧,写了五个字:妈妈,对不起!

  那一刻,我的泪水却是如同决堤江水。

  我知道,那名年轻的士兵,在入伍之前,应该是一名学生,他之所以这么写,或许是因为他投笔从戎,没有听从母亲的训诫;也或许,是因为他知道,此次前去一战,此生将无法在服侍母亲于耄耋。这是生而为人子的最大遗憾。

  可是,他依旧选择去战斗了,只是让我帮他转交这么一副画,请原谅我不能写出他的名字,因为我怕他的母亲看到这则消息后会伤心,请原谅我的懦弱,我不愿意是我造成那名应该在翘目以待儿子归来母亲的难过。

  或者说,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我更期待我能发现这名年轻士兵的身影,可是,在我来到这里之后,我找不到他,在询问过何连长后,他告诉我,那个就读燕大原本有着远大前程的年轻人,就在这孤山之顶。

  现在,他应该就在将军温暖的怀抱里,他的将军,半身白衣,站在北方的寒风里,身冷如冰,但血色入瞳!”

  明毓在晚间发表于老百姓日报里的战地日记里,这样描绘她今天站在孤山上的心情。

  她并没有写将军是怎样给战死的和这些劫后余生的士兵们巨大荣耀的。

  因为她觉得,在这些士兵们获得的巨大战功面前,将军如何做,都不为过。

  “立正!敬礼!”

  在巨大土包前,在将军亲手以中指之血书写的“孤山三十八烈士千古”的墓碑前,所有中国官兵,身体站得笔直,行军礼。

  他们站得是那么笔直,从将军到士兵。

  只是这一次,再不会有人给他们回礼。

  葬在这里的,是所有和阵地融为一体的官兵,其余遗体齐全的,则被白布包裹,运回罗文峪关内。

  1号高地上和2号高地上战死的官兵亦如此安葬,三处山头,三座坟茔。

  他们将永远的站在他们的阵地上,凝望中国之北!就像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

  。。。。。。。

  PS:先是给大家求下月票,然后再给大家推荐一哈《前朝太子的最强大脑》,文笔故事都上佳的武侠。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