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 论战_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众人追捧的对象,面对曹刿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反对自己,他也能听进劝谏,接见地位并不高的曹刿,并与他一同乘坐战车亲自作战。

  鲁国军队在曹刿的正确指挥下,酣畅淋漓地结束了这场卫国战争。

  按理说,这件事就该告一段落了,但是鲁庄公还在思考,他在思考什么?

  他在思考为什么曹刿要在“齐人三鼓”之后,曰:“可矣击鼓”?

  为什么曹刿要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曰:“可矣追击”?

  为什么……无数个疑团,实在让鲁庄公不解。

  这些看似无所谓的问题,放到别的君王身上就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大可以不用考虑,但是鲁庄公没有不懂装懂,不耻下问,曹刿一番“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使鲁庄公幡然醒悟,这一问总算解开了谜团。

  让鲁庄公深刻了解到了战争的深奥和奇妙之处。

  鲁庄公认真求实,不怕暴露自己的短处,与曹刿的交流,无疑是一次取长补短的机会,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即使他日又有敌军侵犯,曹刿的这些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不就可以用上了嘛。

  长勺之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还是鲁庄公又是”不鄙“的,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

  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因而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这样一位君主,可比那些坐在王位上,却只知道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的皇帝不知道要英明到哪里去了。

  “所以,这个故事怎么样啊!”

  “好,讲的好啊!”

  “再讲个故事啊,没有听够啊!”

  “再讲一个故事。”魏王李泰说道。

  魏王李泰继续说道:“我再讲一个故事啊!”

  遥想当年,汉高祖将韩信从草莽中提拔出来,任命为大将受到高祖刘邦的厚待和信任,韩信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一度成为与汉高祖抗衡的势力,让深居朝廷的高祖刘邦,心里甚是忧惧,最后由于忌惮韩信的势力,而不得不在宫外处死了韩信。

  这种君臣之间相互对抗的例子不胜枚举,时间到了西晋,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着。

  司马睿是封建皇朝中最少权威的一位开国之君。

  他之所以能够称帝于江南一隅,不是凭借他本人的权威或者实力,而是因为他出身的西晋皇室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