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还得用。

  好尴尬!

  赵曦不尴尬,反而很轻松。

  说是关注农事,倒不如说是一次踏青。

  他这一次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全出城了,就是太后也一并来了。

  事务繁忙,还真没这样一家子游玩过。

  被台谏叨叨?本来关注农桑之事,就应该是这样的。自己这样以身教子,就是台谏也得闭嘴。

  “曦儿,遇到难题了?”

  曹皇后可不是段氏和苏氏那俩憨货,光知道开心了。

  见滔娘似乎很郑重的跟曦儿说什么,她就觉得儿子是遇到难题了。

  “娘娘,没事,就是这一次的官员轮换人员繁杂,数量也多。孩儿想出来理理。”

  真不是什么大事,赵曦也觉得没必要瞒着太后。

  况且,滔娘这有吕家和韩家的解释,想必也会有人找到太后哪儿去。

  “是不是姻亲宗族者居多?”

  太后娘娘这样说,赵曦并没有奇怪。以为是真有人请托了,就点了点头。

  “曦儿,你爹爹亲政后一直平稳,唯有到了李元昊那贼子叛出国朝。当时种家和折家请战,臣工们因为李贼之事未定,不敢放任折家种家,才有了后来的惨败。”

  “你爹爹也是因此心生奋发,有意改变国朝弊端,是故支持了范老相公的革新之举。”

  “当时韩稚圭、富彦国、欧阳永叔、司马君实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后来……后来因石介之事,将庆历新政搁下了。”

  “从表面看,是因为石介之事。其实在石介书信事发之前,你爹爹也接到一份朝臣调换的请奏,是由夏竦发起,章得像、贾昌朝就是吕家的吕夷简也有参与。”

  “当时的朝堂革新者,也就是现在朝堂的相公们。当初的他们羽翼未丰,你爹爹就那样不得不把庆历革新搁下了。”

  “太祖给相公封驳权,优待士大夫,目的是担心子孙不肖,从而败了赵宋江山,而文臣……文臣也因此有了凭仗。”

  “为娘不知道如今的政事堂相公,是如何知道当初缘由的,就是给曦儿讲个故事……”

  曹皇后没有明确表明是赞同自家男人的做法,还是反对,说说往事,带点信息,让儿子能有所计较。

  掺合朝政,还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该做的。

  自家男人对先先太后的恨,她知道的清清楚楚。

  “娘娘,孩儿自有计较。不会跟朝堂闹僵,也不想被他们这样糊弄和要挟。”

  “既然臣工们出了这道题,孩儿就得答。好在现在并不是国朝什么重要的节点,孩儿会把握!”

  人总是会变的,赵曦懂这个道理。

  太后所说的:不知道现在政事堂相公是怎样知道故事的,其实是想说:同样的人在不同阶段的反差太大了。

  可赵曦能理解。当初的韩琦他们,三十多岁,少年得志,正是有雄心壮志,奋发图强的年龄。

  而现在,一个个已经做官做到了为臣子的极限,何况现在的国朝,内无忧外无患,他们没必要在自己执掌朝政的这些年多事。

  已经没了进取之心,抱残守缺,应该是他们普遍的心态。

  因为今年开科变化,以及庭辩和殿试,让他们有了朝堂动荡的警觉,不踏实了。

  不思进取,偏偏还贪恋权位。唯一的办法就是故技重演,从而让自己也做成第二个老爹的样子,大家一起做裱糊匠。

  都也真敢想,也真敢试探。

  其实,这些臣工,他们是不是请奏,都一样存在于朝堂,置之不理又何妨?

  自己还是有点着相,也差点就真的上道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