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零六章 借力借势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于陛下奏明”

  “臣于讲武堂阅遍陛下制定的条令条例,包括陛下为讲武堂将领、校尉包括军卒拟订的课程和讲义,老臣均以阅读。老臣想问,陛下可是有意教化武将可是想用武将征战天下”

  这不奇怪,赵曦设立讲武堂,目的就是用忠诚武装军将的头脑。欧阳修能从历年自己撰写的文案中读到这些,并不意外。

  “恕臣无礼。不知陛下为何在如此庞大的谋划中将文臣撇开历经五代十国,太祖以文御武的祖宗法度不会错。臣不否认讲武堂可以凝练武将忠诚意志,可陛下准备以何种方式改变朝堂文武之别如何堵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欧阳修或许是要离开朝堂的核心层了,倒是能这样敞开了奏对。

  “欧阳相公,鉴于这般情况,也是无奈之举。我也知道,要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难度有多大,因前朝因武而亡,又经历五代十国的混乱,再有百年以文御武的国朝格局,文武之差已经根深蒂固。”

  “恐怕当今的士子,在启蒙时就开始灌输士人高于一切的理念吧可在我看来,忠诚是为臣核心品质。教化武将,灌输忠诚理念,我还有信心,到对于文臣就国朝当今朝堂,欧阳相公以为如何”

  “如今士林推崇冯道,那是历经十三朝的千古一人,可谁又想过他冯道辅助十三朝又是几家几姓之天下”

  “我不是对文臣有偏见,事实上我认为文武都是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用怎样的思想去武装他们的头脑,让他能对国朝有怎样的认知才是关键。”

  “但朝臣是什么样,士大夫整个阶层又是什么样,想必欧阳相公很清楚。讲武堂不是早年的护卫营,也不是太子亲军,我又正当年,讲武堂对于趋利避害的文臣没有任何吸引力,并不是我要将文臣撇开,而是我捉不准文臣的思想脉络。”

  “欧阳相公也应该看到了,我从早年开始,所有的产业布局都连带着臣工归心的意图,甚至将工坊城和讲武堂以及轨道运输独立于朝堂之外,就是想培养出一批忠于国朝,忠于大宋的人才,而不是有千年家族和千年王朝差别的臣子”

  赵曦很直白的对欧阳修解惑,毫不客气的点明了文臣心底话肮脏和小九九。

  欧阳修是君子,也只有面对这样的君子,赵曦才畅所欲言了。

  “陛下遣老臣到讲武堂又为何意”

  官家所说的让作为文臣一员的欧阳修羞愧,这是事实,也是他无心朝堂的原因。

  只是官家让他到讲武堂的目的,他需要清楚了。他这个岁数,价值观是定型的,很难更改。

  “因为欧阳相公本身就有忠诚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单纯的重文还是重武,都不是正常的王朝状态。”

  “讲武堂如今对文臣没有吸引力,我想借欧阳公在文坛的地位,给讲武堂带去士人的趋向,若事不可为,我不介意从孩童抓起。”

  “对我而言,只要是忠诚于大宋,就没有文武的界限。所以,寄希望于欧阳公,尽心达成这样的结果。”

  从这几年朝堂的每次纷争,赵曦看清楚了欧阳修,不管是庭辩,还是青苗法和市易法,他始终站在一个没有立场的角度。

  这可能因为早年的朋党伤着了,也可能是对朝堂的蝇营狗苟伤心了,但并不妨碍赵曦借他欧阳修在士林文坛的势。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