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四二章 诡异的军情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是捉襟见肘,这些日子调兵,他才发现能战之兵的匮乏。

  不是没人,人是有,也只能称做人,不管是河北道还是环庆路,所有将领宁愿不增兵,也绝不要那些吃闲饭的禁军。

  别说其他地方,就是京畿道、京东京西路,汴梁,现在还有近三十万的禁厢军闲置着。

  “没必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初是固守,这几处应该具备坚守两三月的能力,只是警示他们一定要做到坚壁清野,避免雁门关失守之事再次发生!”

  官家啊……这就暴露了不是?还不让雁门关失守之事发生,还坚壁清野。相比于雁门关,这些需要坚守的关城,那一个兵员比雁门关足?

  再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当前的战局和变化,说了一些关于军备供应的情况,这一次的议事就这么散了。

  ……

  雁门关失守终归是不可能瞒着朝堂的臣工,即便是政事堂相公不说,军情奏报隐秘,可防不住河东路往来的客商。

  于是,整个朝会又被掀翻天了。

  “陛下,为何雁门关失守的军情未告知朝臣?是何原因?”

  “我等列班朝堂就是朝廷给予我们参政议政之权,雁门关失守这般大事,为何不见朝廷抵报明发?政事堂又是如何执掌朝政的?岂能任由此类情况发生?”

  “陛下,臣弹劾狄青怯敌畏战,拥大军止步不前导致雁门关失守,从而令辽夏联军进入太原盆地,涂炭河东百姓!”

  “陛下,雁门关守将何人?为何不见朝廷的罪罚?”

  “诸位相公,如此丧师辱国之为,为何不见尔等匡朝廷法度?”

  赵曦很想说:之所以不公布于众,就是烦你们这般嚷嚷个没完还屁用没有。

  “正值大战之际,君臣一心共谋退敌之策方为正途,如此喧嚣朝会,非议前线将士,又有何用?陛下,老臣以为,在战争持续期间,应取消朝会,遴选相关臣工,增加议政频次,以避免因琐事而废了军机!”

  “准了!退朝!”

  富弼应该是深刻领会了赵曦的三级决策制,或许也是相当的烦这种吵闹的朝会。

  这样的建议,哪有不准之理?

  有个现象很奇怪,就是狄青也奇怪,否则也不会专门奏报了。雁门关失守已经有十多天了,但斥候放出去几乎到代州了,居然没有发现辽夏联军向南进军。

  赵曦看着这样的奏报也诧异。

  难不成进山的雁门关守军骚扰之功?不应该呀。辽夏联军,那可是将近二十万大军呢,即便是有些夸张,十几万总是有的。

  不用多,就放出去两三万骑兵,漫山的追击雁门关守军,足可以避免两三千人把联军的后路给堵了,不至于十几二十万大军都清剿几千人吧?

  “陛下,会不会是辽夏内部出了什么变故?”

  尽管并不是全线开战,但边境线还是封闭了,不管是国朝,还是北辽西夏,都关闭了边境。

  北辽和西夏的信息很难传递过来,就是雁门关守军进山打游击战的情报也得不到了,只能是靠狄青这边的奏报猜测。

  不得不说,韩琦的猜测或许是对的。

  既然攻破雁门关,既然已经攻占了代州,没理由守在代州呀?从代州往南,那可是一条狭长的平原地带,是有利于骑兵作战的。

  可偏偏辽夏联军止步于代州了,让人有点不上不下的……

  十几万大军的后勤供应,难不成辽夏联军不用考虑吗?

  这军情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