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零三章 官制(下)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不知这调任的依据如何?”

  讨论的气氛很好,不仅限于六部九卿的主官,就连苏辙这样讲武堂的教导也参与了。

  苏辙这应该是为他那儿老让人操心的二哥苏轼问的。

  “州府郡县的主副官以及军伍厢一级以上的将帅,必须执行五年期满调任制度,这一点没有任何余地。”

  “至于调任的依据,这里面涉及到吏部考评、监察衙门意见等各方面因素。调任的权限在官家,参考的依据是考评。”

  “每年吏部都整理一份任期满的官员名单,并标注其历年考评结果,经由内阁和监察衙门审核后,呈报官家予以调整。”

  “基本原则是有上有下,有进有出。什么意思呢,就是监察衙门有相关处罚记录者、吏部考评为差者,将降低差遣调任。比如由上州调任下州,比如由一州主官调任辅官。”

  “考评中平者,辖地也无其他事故,或者出现灾荒未发生大灾难等等情况,原则上是平调。”

  “而考评优秀者,辖区产业发展迅速,甚至有创新产业等等,将予以擢升。当然,这一切均由官家决断。”

  这不完全属于官制改革的内容,应该属于运行机制和流程的范畴。

  富弼回答的,是在商议官制改革中,相公们提到后,赵曦给出的初步设想。

  本来赵曦准备让吏部拿意见,只是相公们以为这一点没必要太明确,应该给内阁和君王留余地。

  说到任期,赵曦对于议政和内阁并没有做任期的限定。

  怎么说呢,要说议政,虽然有本官或者官阶俸禄,但议政并不是常设职位。

  之所以确定议政的最高和最低官阶俸禄,是对议政权限的推崇。

  议政的任期基本上是随官员差遣而定。比如开封府知府,基本确定为议政,还是排位靠前的议政。

  但是,开封府知府有任职年限,如果在任期内违反了监察条例,或者吏部考评为差,那么任期满后的调任就肯定会调任下州府主官,议政排位是肯定靠后了,甚至会失去议政的席位。

  这时候,就不再享有议政的官阶俸禄了。

  当然,如果是任期满后擢升,自然也不会再享受议政的官阶俸禄,而是享受内阁的官阶俸禄。

  国朝的官制,在赵曦看来,就一点是最值得称颂的,那就是低职高用和高职低用。而这次的官制改革,也完全的继承下来了。

  这也是赵曦在考虑官阶俸禄、差遣俸禄以及确定议政俸禄标准的因素之一。

  以蔡确和吕惠卿为例,从官阶俸禄上,蔡确嘉佑四年,吕惠卿嘉佑二年,蔡确的官阶俸禄比吕惠卿低。

  在差遣俸禄上,蔡确跟吕惠卿基本持平。这就造成蔡确实际到手的钱粮,比吕惠卿少。

  可在整个国朝朝堂职能上,蔡确作为副总监察、内参总编撰,并不比吕惠卿的市易寺主官轻。

  而议政确定了官阶俸禄,就会将他俩实际钱粮取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公平。这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议政席位,还有本身官阶的因素。

  就比如吕嘉问,他属于恩荫得官,跟工坊城李诫类似,资历要比李诫深。

  新官制下,吕嘉问的官阶俸禄重新厘定,将高于李诫的官阶俸禄。但是,李诫作为工坊城的辅官,是确定拥有议政席位的,而吕嘉问却不确定。

  议政席位上有了差别,李诫的俸禄总计要比吕嘉问高出很多,又不能跟吕惠卿、蔡确相比。

  议政席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差遣更重要。当然,差遣本身就是议政席位的基础。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