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三六章 东出拓海溃败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琉求有其他势力,或者被各方势力联合,出现此类情况倒也不难理解。”

  官家或许不知道四皇子那队伍的组成,苏颂还是知道的。即便是他家族里的人,也有安插人手。

  总体来说,四皇子的随行队伍,更多的是探探情况的意思,即便是船夫水手,恐怕也都不是什么精英。

  唯一说得过去的,就是那一千火枪队是退役的新军军卒,这还是官家暗地里授意的。否则,能不能退回来都难说。

  有些话苏颂能说,有些话不能说。还是在老护卫营时,苏颂就能感觉到官家对疆域的野心,对于四皇子东出拓海的事,苏颂也不敢随意的去评论。

  但是,有一点,苏颂不能逆着官家的意图,直接驳斥东出拓海的行动。

  出来也两三个月了,大体的问题也看明白了。从这段时间的行程,也能证明沈括所制作的沙盘无误,完全可以对照着沙盘商讨相应的对策。

  这一趟,也对黄河沿岸的环境和土质有了充分的了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然赵曦这一趟不算是出征,时间上倒是与这《采薇》的描述相应了。

  离开汴梁时,是夏末秋初,两三个月过去了,队伍返朝时,麟府一带已经有了零星的小雪。

  不是归心似箭,而是在返程时不再有其他闲时,只是单纯的赶路。

  驿递就像接力,官家的行程时时向朝廷奏报,而地方州府把官家回程的线路清理的相当干净,完全做到了没有一丝障碍的回朝。

  回朝时赵曦也没有节外生枝,就干脆乘坐了轨道马车,在没到河中府时,君王规制的轨道马车已经到位了。

  接下来的行程就更加迅疾了。出行两三个月,回程不到半月,就已经看到了汴梁的城墙。

  ······

  勤政殿里,四皇子跪着,头不敢抬。折损了近五百人,仓皇逃窜回来,这是自政和年以来,国朝从没没有过的溃败。

  三个月,东出拓海时的意气奋发,跟如今的狼狈,对比的实在鲜明。

  除了四皇子,勤政殿里还跪着一人,是曾经的老护卫营军卒,是赵曦钦点东出拓海的军事主官。

  太子陪着,内阁大臣都陪着。

  “温良臣,说说吧,怎么回事?好歹是老护卫营出身的,有些规矩朕不说你也知道······”

  赵曦没搭理儿子,先问这个老护卫营出身的武将。当初钦点他,就是因为他是福建人,有出海的经验。

  “微臣······微臣·····”

  温良臣不知道该怎样说。

  老护卫营没有甩锅的传统,可他若是把整个责任背起来确实有点冤。

  他不知道这支队伍里是不是有朝廷的人,是不是有皇城司的人,可是他知道,这次出海的整个过程都没有奏报,他不确定自己该不该实话实说。

  要说责任,纯粹归于个人的责任不大。

  “如实说!难不成老护卫营的教导你都忘了?”

  “启禀官家,这次出海溃败的原因,微臣以为,第一,队伍良莠不齐;第二,情报不及时,盲目冒进;第三,海战经验不足;第四,火器在海战中的缺陷估计不到位,造成火器威力无法发挥······”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