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零四章 文章平常事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从究竟,无非是易服而已,要说骑射,西军有诸多也有类似特征。”

  内阁大臣也只是在议事厅这样议论,没有谁想过撰文去反驳官家。

  从表面上看,官家发文是涉及学术的问题,可事实上,所有的朝臣都知道,官家从来不涉及学术正统之争,官家也不算士林中人。官家的文章,更多的是出于治理国朝的目的。

  内阁应该讨论的是:官家撰写这样的文章,到底是什么目的。

  “其实,官家文章的着重点在危机意识,也就是华夏文化传承的危机意识。官家重心放在华夏文化的传承上,也就是想表达,一个正统的王朝对于华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官家虽然在文章中有不分华夷的号召,同时也在引导建立一个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融合文化体系,并由我大宋主导久存的思想。”

  这一届内阁是一届相对务实的内阁,内阁大臣对于士林之辩并不热衷,也就对论调什么的不怎么在意,更多是想知道官家背后的意图。

  苏辙这样说,已经算是从文中的寓意去理解了。

  这样的理解并没有错。官家是君王,不管是自己的理论,还是需要的理论,都应该是为大宋统治服务的。

  不论是中原文化也好,还是华夏文化也罢,在阐述传承之外,更想表达的就是正统王朝的作用。

  撇开得国的问题,完全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大宋的正统性,这未必不是一个合适的角度。

  “国祚议百多年,官家实在没必要多此一举吧?”

  正统与否,早年士林曾有过议论,这些年这样的论调几乎没有了。官家怎么会在这时候萌生这样的想法?

  “我倒觉得未必。诸位不能忽略现在的形势······北辽内乱,朝廷筹划北上,官家以这样一篇文章开头,是否在为将来一统九州做序?”

  吕惠卿从来就是阴谋论者。官家不会随意的撰文,在这个时间节点,以这样大一统文化为切入点,来陈述收复燕云,甚至进一步北上扩大疆域的合理性,似乎比单纯的陈述燕云对国朝防御重要性更有效。

  “文化传承的需求?”

  “正是如此!”

  要是这样说,倒也说得过去。虽然现在过国朝军力提升了,具备了南征北战的实力,收复燕云也即将成为事实。

  但是,国朝从来不缺唱反调的士林大家。那些以先贤先圣之言为圭皋的士林,时时在鼓吹着圣王之道,不断的指责兵事乃凶器······

  “诸位,既然理解了官家的意图,适当的配合官家的文章,也是我等内阁的责任!”

  不管是苏辙的说法,还是吕惠卿的说法,王安石都认同,想来官家无非就是这几种可能。肯定不是想挑起什么华夷之辩。

  既然明确了目的,内阁也就知道怎么做了。王安石从来都不在意这些,创造一个强大的大宋,才是他终生的目标。

  至于士林,谁不会撰文?

  就是这样,一篇本来没有任何意图的文章,在经过不同人的理解后,就有了不同的思想。

  好在内阁是真的没有将此文向华夷之辩上拉扯······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