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一七章 没有冬日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书抵万金!杜工部的诗句,倒是在这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

  在朝廷又一轮部署完毕后的一个月,朝廷终于接到了关于耶律乙辛叛军方面的奏报。都是边城,边军,边寨的奏报。

  驿站传递书信,是参照皇城司情报进行分别驿递的。

  这本就是国朝的军谋,朝廷也直接使用了军伍的驿递方式。

  来自边境的奏报,都是一个口气······在那些幸存的叛军接到家书后,所有叛军向汴梁跪拜,然后便是一阵嚎啕声······

  就连耶律乙辛在接到家人的书信时,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毕竟曾经是北辽的魏王,枢密使,边军在接待耶律乙辛时,还是给了优待,甚至把边寨指挥官的寝室留给了耶律乙辛。

  替大宋打契丹人的契丹人,说什么也得感谢不是?

  北辽的贵族,懂汉文的很多,甚至是普遍现象。所以大多数的书信是汉文,即便是有人用契丹文,朝廷也不会计较······

  不管真情还是假意,所以的书信,都集中在来到大宋的新奇上,啰啰嗦嗦的讲一些日常琐事······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才是最能攻陷人心的内容。

  比如,大宋分给他们的房子有多大,市面上买到了什么,大宋朝廷安排他们出工了,孩子开始进学了等等,这些对于已经安稳了的家眷,或许不算什么,只是讲一些事实。

  而对于在外作战的那些叛军,却是最为勾心的。自己已经是这样了,无非是死而已,能给家眷博一些安身立命的功劳,也算是死得其所。

  所以,在经过适当休整后,那些已经不在惜性命的叛军,又一次踏上了征途,在整个北辽境内肆虐,做成建制的马匪。

  当正规的骑兵转为马匪时,不论从战斗力还是伤害性,绝不是寻常马匪可比的。

  当叛军不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是转为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流窜者,一时间就连北辽朝廷也倍感无措。

  叛军好剿,马匪难灭。叛军集中,目的是攻城略地,只要集中优势兵力,就完全可以将叛军灭杀。就像当初一般。

  马匪居无定所,加上北辽的疆域过于广袤,朝廷所拥有的兵员数,很难在北辽境内对耶律乙辛叛军这部分马匪形成包围······太零散了。

  并且,这群所谓的马匪,并不是真的马匪,并不计较财物,甚至连补给都可以忽略,纯粹是一味地破坏,残害北辽。

  北辽朝廷各部落首领的领地,皇族、后族的领地,包括燕云剩下的十二州境内,都被耶律乙辛这部分叛军给祸害的够呛。

  “老夫是真理解官家所言之事了。若有一天,国朝拿下燕山阴山以北的地盘,真的只有以夷制夷之法,别无选择。”

  这么多年多去了,国朝对于战车的作用确实有些夸大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