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二三章 说得过去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征军已经把大理的叛乱平息了,剩下就是清扫余孽的收尾工作。

  吕惠卿把战报告诉了段思廉,意思很明白:你们该回去了。

  这白吃白喝的半年多了,别再赖着我大宋了。

  虽然养这些闲人对朝廷增加不了多大开销,可现在的国朝真不能一直把大理王室留下。

  这跟官家费老大劲,转很多弯让段思廉继续做大理王是一样的……国朝的国力是有提升,可还不足以对抗辽夏,还需要韬光养晦,不让辽夏看到国朝的野心。

  这是吕惠卿的理解,也确实是赵曦的目的。

  若真有灭掉辽夏的实力,赵曦绝不会耗费这般心思。既然打下大理了,直接把段氏王室养在汴梁即可。

  这样做,无非是想让辽夏多少放松些警惕。

  大理什么样,估计辽夏也没当回事,国朝这般处理,想必他们对国朝的评估不会有多少变化。这是赵曦真正的目的。

  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段思廉来拜见赵曦……别看他是个王,不管是不是流亡,国朝都是当使臣待的。这是规矩,国朝的规矩。

  所以,即便段思廉在汴梁半年多,真正能见上国皇帝陛下的时间很少。

  连上这次辞行,也就三次。

  中间有一次,段思廉因想借兵求见来着,结果连政事堂都没通过。

  这一次倒是相当隆重,比当初逃亡过来时隆重多了。

  这感觉,真的让段思廉有点要回去做王的感觉了。也确实是,他真的要回去做王了,真正的大理王,不是别高氏杨氏随意掇弄的大理王。

  送别大理王,自然是按照藩属国王的礼节送别,跟他流亡不流亡无关。

  赵曦给段思廉营造这样的气氛,就是让他得有那个王的感觉。当然,也能让参与送别的段贵妃欢喜不是……

  “诚谢上国皇帝陛下此仪,小王此去定当永生臣属大宋,并将此意传承后世子孙。大理世世代代将以宋国为宗主……”

  哎呦,还真有大理王的感觉了。嘿嘿,等你到了大理,才会发现真实的情况。

  小样吧,这辞行的话语,好像此生不再来汴梁了……小子,用不了多久,你还会来汴梁,并终生在此颐养天年。

  赵曦不会让段思廉最终以俘虏的身份来汴梁,到最后,段思廉应该感激他赵曦,会知道赵曦对他有多好。

  当然,这次回去,免不了咒骂,那又怎样?还是得求到朝廷来。

  段思廉在这时候辞行,政事堂相公对吕惠卿有很大的意见。

  太仓促了,朝廷还没来得及商量派驻文官的事,段思廉就辞行了,这让朝廷的谋划似乎只完成了一半,或者更少。

  相公们从来不信武将能左右了大理的国事,也就是说,没有配属文臣,大理将还是原来的大理。

  这一次朝廷南征,好像根本就没捞着好处。

  看看官家,再看看吕惠卿,都明白了,这是段思廉钻

  请收藏:https://m.biquge4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